文明观测员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陶渊明辞官归隐,中国历史故事,文明观测员,多酷文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正当东晋王朝在刘裕击败权臣桓玄、扶持晋安帝重返帝位后,其统治已实质上摇摇欲坠之际,一位文坛巨擘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,照亮了这个时代的阴霾——他就是大诗人陶渊明。

陶渊明,字元亮,出身于一个昔日显赫而今式微的士族家庭。其曾祖陶侃,乃东晋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,以大司马之高位,统帅八州兵马,功勋卓着,封爵长沙郡公。虽其祖父及父辈名声不及陶侃显赫,亦皆有担任太守之职。

按理说,出生于这样的家庭,陶渊明应享有无忧无虑的童年。然而命运弄人,其父在其九岁那年离世,家道随之中落。母亲无奈之下,携他与妹妹投奔至外祖父孟嘉府上。孟嘉,一介名士,性情豪迈,嗜酒不羁,这种性格深深影响了少年陶渊明,塑造了他的气质与个性。孟府丰富的藏书成为陶渊明日后的知识宝库,他不仅涉猎广泛,包括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等道家经典,也深入研究儒家经史,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学识与眼界。

东晋末年,朝纲失序,贪腐盛行,官场风气败坏。陶渊明自幼秉持高洁之志,不屑于世俗名利,尽管家境贫寒,却矢志不渝地追求学问,心怀“兼济天下”的宏大理想,渴望能为民众福祉贡献力量。

二十九岁那年(公元393年),朝廷征召他为江州祭酒,但因出身低微而不受重视,加之厌倦官场繁琐礼节,不久便辞官归隐。随后几年间,虽多次受到地方征召,他均婉拒,选择沉浸在书海中,享受宁静淡泊的生活。

公元400年,权臣桓玄图谋篡位,因其势力庞大,向陶渊明抛出了橄榄枝,希望得到他的辅佐。起初不明桓玄真实意图的陶渊明加入了桓玄的阵营,但当他意识到桓玄的不轨之心后,深感悔恨,不愿参与其中。正当他苦寻脱身之计时,母亲逝世的消息传来,这成了他离开桓玄、重返故园的契机。

在田园的简朴生活中,陶渊明亲自耕种,于劳作之余寄情于诗词创作。当耳闻桓玄篡夺东晋皇权的消息时,他以诗抒怀,吟道:“幽居衡门下,遗世而独立。无人问津处,柴扉日长闭。”以此表明自己超脱尘嚣,不齿论及权变的态度。

随后,陶渊明听闻刘裕举起义旗,讨伐桓玄,便满怀希望地加入刘裕麾下,担任镇军参军。刘裕成功收复建康并着手整饬朝纲,一时间东晋似有中兴之象,陶渊明对刘裕寄予厚望。然而,好景不长,刘裕逐渐显露权欲,滥用职权,排除异己,这让陶渊明深感幻灭,最终决定再度归隐。

不久,经叔父陶逵引荐,陶渊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
其他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遮天:我是白帝

青铜树上的书

诡异日历

更从心

猛虎玫瑰

钱如意

生化危城

持械码字